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也是人们衣食住行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等值量化的交换工具。而对于人民币的诞生和印有大面值的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并不为人所知。12月10日,摄影师走进人民币诞生地——石家庄小灰楼,为大家揭开关于人民币诞生的神秘面纱。
坐落在石家庄中华北大街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旧址,是我国第一套人民币诞生地,又称“小灰楼”。1941年建成,1942年为日伪华北建设总署石门河渠工程处。1945年日军投降后,曾为国民党先遣军司令部。1947年石家庄解放,小灰楼成为首届中共石家庄市委办公驻地,后移交给晋察冀边区银行使用。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从西柏坡迁至此处。同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此宣告成立。同日发行了我国首套人民币。
2009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纪念馆暨河北钱币博物馆开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馆内设有“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展”、“根据地货币展”、“河北历史货币展”、“人民币发展史展”四个基本陈列和六个旧址展室。馆内陈列着不同时期的钱币,被称为中国最有钱的地方。图为“小灰楼”院中央是董必武和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的雕像。
“小灰楼”内还还原了行长南汉宸、副经理和四个处室的办公室。办公室内收藏有南汉宸等人的衣物、证件、书籍等珍贵文物。
该金库库门,原为日伪蒙疆银行库门,抗战胜利后,晋察冀边区银行接收了伪蒙疆银行,此库门遂成为晋察冀边区银行总行的金库库门。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又成为其在张家口分支机构的金库库门。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捐赠,并移至于此。
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1953年12月陆续发行。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券4种、50000元券2种。
在首套发行的人民币中仍印有万元面值,其中最高面值为50000元券。
第二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1962年4月20日陆续发行。
解放前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遗留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较大,且单位价值较低,在流通中计算时,以万元为单位,不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不方便。
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4月20日—1974年1月5日陆续发行。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历时38年。
著名雕刻大师吴彭越在第三套人民币的雕刻工作中担当扛鼎重任,承担了1角券、5角券,再到1元券、2元券、5元券、10元券的大部分主景图案,尤其是人像的雕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