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年前的1991 年,大四的汪丛青正写着他的毕业论文,题目大意是如何让VR 给教育一个新革命。当时的他说10 年以后,虚拟现实一定会改变整个教育行业。
25 年后的今天,他作为HTC Vive 的中国区总经理,将亲眼见证这款令他心动的设备发往全世界。这个迟到的25 年之约太像人们说的那句——有些事来得应该很快,但是好像又没那么快。
也许是短期目标人们容易乐观,放长远看人们又容易悲观。但汪丛青对VR 之笃信,还一如那个25 年前的论文夜——他说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浪潮,一开始会让很多人输,但长期会远超大家的想象。
本文根据极客公开课「当我们聊VR 时,我们在聊什么」中,汪丛青与极客公园创始人&总裁张鹏的深度访谈整理而得。
为什么今天这个产业到了节点?
也许所有人都无可否认,VR 这个行业和它未来的价值巨大。但它虚妄之美又经不起你的更多推敲:不那么方便的设备,不那么健全的体验和绝对不算多的游戏与内容。
但我们又偏偏爱把「VR 元年」的称号安在2016 年上,这种「不那么般配」让汪丛青想起了2007 年的iPhone。那时没有Apple Store,没有任何其它开发者的应用,只有一个硬件,加上自家十几二十个应用。
但就算原始与荒芜,也不能遮蔽iPhone 的光芒:它把一种新的互动方式,放在了一个新产品上。同时开创了一个商店,让每个开发者都可能赚钱。
2007 年的iPhone 还能撬动不少人的回忆
这两个结合在一块,就是今天所谓的「生态」。尽管当时的苹果还是谨慎,准备了一年多才把整个商业模式放出来。但今天的VR 不是那时的iPhone,也绝不是当时的VR——一个系统要十几万美金,分辨率是300×400,速度超慢头盔更大的那个时代。
不管是分辨率、灵敏度或是你想到的任意参数,现在基本可以让人脑难以识别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而经过未来半年到一年的发展,人的视觉将感觉不出差别。
能实现这种视觉上的成功「欺骗」,背后是各种突飞猛进的技术支持。
一方面是高精度显示屏的廉价。无论是中央处理器或视频处理器,十几二十美金就能买到。芯片的不断跃进到了今天,已实现了无数倍的增长,4K、6K 的分辨率或90 赫兹的画面刷新率终于能让人能开始沉浸其中。
另一方面则是动作捕捉技术的发展。以前必须要放个手套,既不方便、成本也高,灵敏度还跟不上。但现在,你动它再过半秒动才的体验不复存在,戴着头盔就能在虚拟空间里打场真正的篮球。
特别是,VR 让更多人看到可能,他们认同并加入这个方向,会让技术发展得更快。现在HTC 做一款Vive 可能要6000 块,但未来一两年内,成本势必会下降,硬件厂商们也乐意放低价钱,把量做大。
真正长期有利润的不是硬件,而是这个平台、内容和软件。汪丛青说,「我们想打造的未来,利润不是我们独享,而是整个生态圈通吃」。
所以今年不是什么完美的顶点,而是从这一刻开始的两三年内,你有了一个纵身一跃的机会。
这是一个谁都可能是爆款的平行世界
虚拟世界是一个新的空间。
那些在现实中经历的沮丧烦恼,难免让人生出怯懦与逃避。为什么不给自己放个十五分钟的假?埋在马尔代夫的沙滩间,或在树林山谷中听风雨鸟鸣。
这个与现实连通平行的世界被凭空创造出,在其中旅游、学习、游戏……比真实世界中的成本更低、几率更高,赋予了随之诞生的内容、体验、服务无穷可能。
你便听见遍野喧嚣,看着能想象到的所有行业都喊着与VR 融合,无论是广告、教育、房地产、主题公园,硬件、软件还是内容全全覆盖。
但killer app 依然缺席。
一个像是愤怒的小鸟那样横空出世的爆款。属于一间几十人公司制作的第48 款游戏,一下冲破了整个iPhone 甚至手游界的洪阀。
谁能成为VR 界的Angry Birds
这也正是VR 市场期待的——一个打开所有人思路的杀手级应用。一个点燃其他开发者创造欲的「爆款」内容。
为了加速他们的涌现,Vive 推出了竞技平台Vive Port——这个Vive 版的Apple Store,能让全世界的玩家买到任意地点的产品,只要足够优秀,他们就会为你付费。同时,免费的Vive 设备及相关技术支持亦不会缺席,一切只为你更专注地研发。
这是一个开始。HTC 凭Vive 想搅活这个早期市场,酿造更多的月度交流活动,让各种内容开发的团队,都有机会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投资扶持计划同样在规划中。一如苹果当年投了几个亿美金推它的生态系统,Vive 也会鼓励优秀项目在它的体系上为它开发。
属于HTC Vive 的生态线正要起航。
不再眩晕的明日世界
你对VR 可能还有点迟疑。
毕竟,眩晕感实在太让人出戏了。人身体与脑的敏感度远超过视觉的,明明坐着不动偏要感觉自己在飞,从耳朵、大脑传来的感觉异于视觉,人难免头晕。
Lighthouse 的室内定位技术是Vive 提出的一种解。它引爆人的全身,不光眼睛代表的视觉会进入屏幕,全身心都在融入。这不仅是一个比原先看着更刺激、更大的屏幕,更是你与全新空间的交互可能。
Oculus Rift 的出货已让科技记者们惊呼VR 近在眼前,尽管它价格不菲又偏重游戏,但过去折麽我们的延迟正在一点点好转,欣喜于沉浸感的我们再也回不去标准屏幕了。
今天,VR 体验绝称不上极致。但它已足够让人畅想,达到极致的那刻,对人类一定别有深义。
在不远未来的,那个更虚拟更真实的明日世界。
这种信念便足以让我们走下去。
(头图源自Tomorrowland,其它配图来源:活动现场拍摄,HTC Keynote,Goog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