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贪吃的中年人,看了这个都放下了筷子!

2019-01-07 10:28 凤凰网知之
  • T大

随着中国社会的高度发展,带来的是物资丰富,食物变得更加容易获取,结果是很多人都开始发福,中国的糖尿病人2015年跃居世界第一

2018年10月,据健康人群调查,约50%的成年人存在糖耐量异常(有患糖尿病的风险),约11%患有糖尿病,是不是很可怕?我们身边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糖尿病。

35岁的好兄弟患了糖尿病

前不久,一个朋友的好兄弟Z体检时,突然被医生告知,说查出他患了糖尿病,而且有很大几率会引发心脏病。我们都不敢相信,Z自己更是百思不得其解,他身体健康,能吃能干,毫无征兆。

朋友说某年夏天去Z家玩儿,亲眼目睹了他一顿晚饭吃下去13个包子,5碗豆浆,当时他们全家人还夸Z体质强,消化好。Z也为自己身强体壮而自豪,而现在……

很多人在唏嘘之余,无不为Z兄弟叹息:身体这么好的年轻人居然会患上糖尿病。

那么,像Z这类身强体壮、没有生活恶习的中年人,到底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呢?

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审视下自己:

你是否就算不饿,也要硬撑着吃一点?

你是否会为了不浪费粮食,就把多做的饭菜默默吃完?

你是否为了应酬,每天大鱼大肉、米饭面条、啤酒可乐不重样?

你是否食量惊人,越吃越饿,越饿越吃?

你是否果蔬汁、节食减肥试了个遍,少吃多动,却从不见瘦?

……

如果上述几项生活习惯有你的影子,那么很抱歉,你离加入“三高俱乐部”不远了。

糖尿病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那毒害Z兄弟的糖尿病,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先来科普一下:

我们日常吃的食物中,含有三大主要营养元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其中食物中主要碳水化合物的来源是淀粉和糖,淀粉和糖主要来源于米面等主食和加工食品中的糖(高碳水食物)。

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人体不能接受大幅度的血糖震荡。如果人体摄入太多的高碳水食物,升糖就很快,同时降得也快,这样身体就容易吃不消,所以我们提倡低碳水饮食,多摄入低GI(升糖指数)的食物,才能保证血糖不产生大范围的波动 。

简单来说,糖尿病就是吃了太多的高碳水食物。

我仔细询问了Z兄弟的食谱:

早餐:面条、包子、油条、面包、牛奶、果汁

午餐:米饭、面条、炒饼、米线、麻辣烫、啤酒、饮料

晚餐:面条、包子、馒头、稀饭

这才发现,原来他每日吃下的全是碳水化合物,而且属于高碳水食物。对于Z这样一个北方人来说,面条馒头是家常便饭,只有这些主食才感觉能真正吃饱。

生活中很多人和Z兄弟一样,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只能靠米饭、面条这样的主食才能吃饱,直到现在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越吃越多,你要他们少吃一点,他们可能还会觉得你小气。

也有另外一些人认为,瘦是不健康的标志,只有胖了才显得健康和富有,挣钱就是为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开心最重要。

而在现代营养学看来,很多吃下去美食其实都属于高碳水食物。当我们经常性暴饮暴食,将这些高碳水食物吃个不停,肥胖和糖尿病就会自己找上门来。

预防糖尿病,从拒绝米面主食开始

既然知道了”高碳水食物“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的元凶,那就开始低碳水饮食吧!

首选,我们要学会选择食物。

需要少吃的:

如 深加工食品、麻辣味食品、油炸类零食,这些食物越吃越多,根本停不下来。

如 米饭、面条、包子、馒头、米饭、糖、饮料、果汁,这些食物吃完,很快就会感到饥饿。

可以正常吃的:

蔬菜(橄榄油拌沙拉)、低糖水果(牛油果)、蛋白质、脂肪(肉类),这些食物吃一些就有饱腹感,吃饱自然就会停下来。

嫌麻烦的朋友,就从“拒绝米面主食”开始吧。

其次,要进行合理的锻炼。

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脂肪代谢。这里所说的锻炼既不是让你把自己累残,也不是每天锻炼3分钟,自欺欺人。

一次合理的锻炼要进行40-50分钟,每周锻炼三次最佳。

控制每次锻炼的时间和频率很重要,特别是对年龄超过40岁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第三,减轻身体压力。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都会在身体中积蓄,久而久之,让我们失去了高质量的深度睡眠。

无论是冥想、瑜伽、按摩身体,都可以让忙碌了一整天的肢体彻底放空,从而完美休息,进入深度睡眠。在睡眠中,身体也会燃烧掉一些脂肪。

一些小技巧,帮你睡得好。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给自己补充的营养,往往可能却给身体造成更多的负担,因此,日常习惯尤为重要。健康饮食,养生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永远都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在养生信息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识别不实谣言,最靠谱的保健养生知识?怎样在繁杂琐碎的方法贴士中,找到最能解决日常困惑的方案?

知之×春雨医生推出养生精品课程

中年男子保养指南

扫描下方二维码,发现“知之”微信频道,三甲医院主任级医师从6大角度解读中年男子常见的养生误区,告诉你科学的养生方法。关注我们,更多健康内容为你呈现!

家人有保健养生的需求,但不知道如何过滤、甄别网上的「养生」信息?那就送给他们可靠的、有用的内容。 

长按下面二维码

推荐知之”微信频道

现在立即关注

更可以免费获取

更多实用健康指南 

关注就能知道

责任编辑人:刘嫣然 PSY117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