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0年穆斯林人口会占全球 1/3,现在就成了时尚业的新市场|好奇心小数据
- T大
“穆斯林时尚”,这个词你在过去一年可能已经听过很多次了。它以遮盖性为特色,颜色淡雅,由长袍、罩衫、连体衣或长及脚踝的半裙组成。按照伊斯兰教中对女性穿着的定义,也被称作“适度时尚”(modest fashion)。
事实上,从 2 年前起,包括奢侈品、快时尚、百货商店以及电商在内的主流时尚品牌就已经开始推出伊斯兰教风格的服装系列了。2014 年,DKNY 首先设计了一个“斋月系列”(Ramadan),向中东地区出售。次年,Tommy Hilfiger 和 Mango 也跟着分别推出“斋月系列”,而优衣库则找来英国设计师、伊斯兰教信徒 Hana Tajima 合作了一个女装系列,在穆斯林占 24.1% 的东南亚地区发售。
但去年,情况发生了一点变化。优衣库的这个合作系列开始进入英美、日本和中国市场;Marks & Spencer 的“布基尼”被放在网上向全球出售;而最新推出印花罩袍的 Dolce & Gabbana 不只在中东,也在伦敦、米兰、慕尼黑和巴黎的精品店挂出了这些被媒体称为“美不胜收”的单品。
如果在 Google Trends 中搜索“hijab”(头巾)和“burkini“(布基尼),你会发现它们的热度都是在 2016 年七八月左右开始飙升的,而且搜索热度排名最高的地区除了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等穆斯林人口占主体的国家,还加入了法国、瑞士。
这一切都说明,“穆斯林时尚”不再是只针对特定区域市场的次要系列,而是已经打入西方的主流市场了。
一种小众审美进入主流视野,总会引起这样那样的争议,更何况穆斯林常常还和欧洲难民、恐怖袭击等政经和宗教问题混为一谈——关联错综复杂,而普通人往往把前后概念对等看待。
《纽约时报》时尚主编 Vanessa Friedman 在去年 4 月的一篇报道中记录了人们的不同反应。反对的声音来自法国女权儿童家庭部部长 Laurence Rossignol、 Yves Saint Laurent 联合创始人 Pierre Bergé、以及法国哲学家 Elisabeth Badinter 等,他们认为必须抵制这种禁锢女性身体的宗教服饰。而以法国前外交部长 Bernard Kouchner 为首的另一部分声音则认为,“这是自由市场,人们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吧。”
时尚品牌们在这种涉及政治正确的问题面前都显得十分谨慎。H&M 的回复可以代表它们不愿意得罪任何人的态度:“我们很骄傲打入了 61 个市场,欢迎所有受时尚启发的人们,无论任何种族、性别、文化背景。”
这就是商业品牌的态度:它们无法抗拒一个飞速增长的市场,至于政治问题,则可以避而不谈。
穆斯林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一个宗教群体。根据 Pew Research Center 的最新数据,2010 至 2050 年,穆斯林人口总数将从 16 亿增至 28 亿,占全球人口比例从 23.2% 增至 29.7%,增幅达 73%,是全球人口增幅(35%)的 2 倍。
按照这种进度,伊斯兰教将在 2070 年赶超基督教,占到全球人口的 32.3%,成为第一大宗教。
这个群体在服饰消费上的排他性,也意味着他们将带来大量对穆斯林时尚的新增需求。
根据《2015 - 2016 年全球伊斯兰经济现状报告》(2015 - 2016 State of the Global Islamic Economy Report),穆斯林消费者 2016 年在服饰上的消费为 2300 亿美元。仅 3 年后,这个数字就将达到 3270 亿美元,超过英国(1070 亿美元)、德国(990 亿美元)以及印度(960 亿美元)之和。
不仅如此,他们的购买力也十分惊人。目前中东市场的奢侈品消费能力占到全球的 3% 左右,而该地区的奢侈品消费以 10% 的速度在增长,是全球市场的 5 倍。
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实力——在伊斯兰合作组织的 57 个成员国中,有 22 个是富裕的阿拉伯国家。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目前穆斯林经济体的 GDP 总值是 17.6 万亿美元。到 2020 年将增长到 22.9 万亿美元,接近中国的 28.23 万亿美元。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穆斯林更为年轻的人口结构。2010 年,高达 34% 的穆斯林年龄在 15 岁以下,而在全球,这个比例仅为 27%。
这意味着穆斯林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经历一个名为“youth bulge”的过程,即年轻人占到人口的主体。就目前来看,埃及和巴基斯坦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 15 - 29 岁之间,而全球穆斯林群体的平均年龄则仅为 30 岁,恰好是消费力旺盛、热衷于在社交媒体就时尚、生活方式发声的阶段。
另外,一些接受过西方教育、家庭背景富裕的年轻穆斯林也开始以设计师或网红的身份活跃起来,成为时尚圈的新贵。比如今年 28 岁的马来西亚名媛 Noor Neelofa Mohd,在 Instagram 上有 420 万粉丝。她创立的 Naelofar 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头巾品牌,2015 年销售额已达到 1180 万美元,下一步希望在全球市场扩张。
又比如今年 32 岁的 Iman Aldebe。她出生于瑞典的一个穆斯林家庭,2006 年创立了高定品牌 Aldebe Haute Couture,近年推出了一个名为“Happy Turban”(快乐头巾)的系列,无论在穆斯林或非穆斯林市场都卖得不错。
这些新贵的崛起也解释了为什么过去一年,那么多品牌都对中东市场趋之若鹜。去年 7 月,康泰纳仕集团推出 Vogue 的阿拉伯语版;9 月,万豪宣布 3 年之内要在中东和非洲区增加 3 万个职位;11 月,全球最大电商 Yoox Net-a-Porter 把占股 60% 的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了迪拜,而亚马逊则找到总部位于迪拜的电商网站 Souq.com 谈判,打算用 10 亿美金买下这家公司。
时尚是一门生意。用 Vanessa Friedman 的话说,它最擅长对抗和吸收——把曾经认为的外来事物“时尚化”,将其吸纳、笼络进来。
不过很少有人意识到的是,如今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时尚潮流,大多都是由西方审美推动的,这基本上也是由广义的基督教主导的审美。当穆斯林话语权日渐强盛的时候,诸如法国女权部部长的抗议会越来越多的。
题图、配图来自各品牌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