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博会|古韵川南 醉美泸州
- T大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凤凰网酒业:http://jiu.ifeng.com/
在“天府之国”的东南隅,有一个格外惹眼的城市,长江、沱江在那里交汇,川滇黔渝因她而连接。
她是底蕴深厚的“古城”。汉代至今,两千多年来,留下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汉代画像石棺材,令人称奇;宋代报恩塔,堪称一绝;明代1573窖池群,叹为观止;龙脑桥、玉蟾山,鬼斧神工,匠心独运;清代的春秋祠、东岳庙,令人凝神驻足,流连忘返;尧坝、福宝、蓝田、太平等古镇名扬天下,闻名遐迩的“泸州八景”让人向往……
她是古今风流的“名城”。诗圣杜甫写下 “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成稿紫气生”;诗仙李白曾在此作《峨眉山月歌》;北宋词坛领袖苏东坡留下“佳酿飘香自蜀南,且邀明月醉花间”……不仅文人墨客为其留下千古绝句,及至近代红军“四渡赤水”更是在这里留下了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自1994年开始,它陆续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等, 2000年联合国人类居住委员会中心更是将“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授予了这座城市……
她是一座“山城”。与著名的山城重庆一样,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城市,在坡坡坎坎中,山中有城,城中有山,葱葱郁郁的山石树木与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喧嚣中又不失清幽……
她还被誉为“江城”。东边沱江悄然而来,南边长江奔涌而去,两江相汇,不仅赋予了这个城市得天独厚的“风水”,同时也给了这座城市一道独有的风景……
更重要的,她还是一座享誉世界的“酒城”。在中国的城市当中,因酒而名的城市并不少见,然名气最大者非她莫属。长江与沱江的滋润、北纬28度神秘酿酒龙脉的铺陈,赋予了她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酿造环境,让这里成为世界上最适合酿造蒸馏酒的地方,而代代传承的酿造技艺更成就了她“浓香鼻祖”的荣耀……
一座城市,拥有如此多的“美称”,是因为她太独特!
一座城市,能获得这么多的“殊荣”,是因为她太出色!
这座城市,其实我们早已熟知,她就是泸州。
醇醉:酒意微醺识泸城
我在巴山之上仰望仰望两千年的时光你把秦风汉骨酝酿酝酿一盏岁月悠长我在蜀水之间徜徉徜徉天地间的流觞你把山魂水魄洞藏流淌一杯醇美清凉风过泸州带酒香香飘万里四海扬——叶顺有《风过泸州带酒香》
风过泸州带酒香——如果你来过泸州,一定会留下那微风拂面、酒香扑鼻的难忘记忆;如果你没来过泸州,也一定心生向往,思忖迎着那清风、闻着那酒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酒,是这座城市的名片;酒,演绎着这座城市的精彩。
绿树掩映下,位于江阳大道的“国宝窖池”,弥漫着层层白雾、袅袅余烟,一座座古老的白墙青瓦建筑群错落有致。川南古韵,就在这带着几分神秘、几分灵动的国宝窖池前,让你怦然心动。
泸州的大街小巷里,酒坛做成的花坛,酒瓶装饰的霓虹灯,“酒城”命名的宾馆 、道路、美食街随处可见。驻足停留,轻声攀谈,你会发现,对泸州人而言,酒的文化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你会感叹,难怪朱德总司令把泸州称为“酒城”,她的确名至实归!
话酒史
酒从何来?千百年来答案不一。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是人类创造了酒,而是人类发现了酒。因为有了发现,才有了研究;有了研究,才有了技艺;有了技艺传承与弘扬,才有了今天的不同风格和流派。
泸州,这个因酒而名的城市,对于酒的发现、酒的研究、酒的技艺传承,又有着怎样的贡献呢?
麒麟温酒器
在泸州市博物馆里,有一个长35厘米,宽27.5厘米,高26厘米的“镇馆之宝”——麒麟温酒器。
这件出土于汉代的青铜器,以吉祥物麒麟为基本造型,构造独特,形态生动,被考古专家誉为“泸州酒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麒麟温酒器不会说话,但它栩栩如生的表情和别具匠心的结构,却在告诉我们,早在200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饮酒不光讲究舒适,还非常注重情调。
“ 百子图广场”
古代巴蜀农业发达,加之得天独厚的水土、气候环境,成就了其悠久兴盛的酿酒史。
在泸州沱江二桥桥头,有一个扇形广场,矗立着9根高6米、直径1.50米、底径1.70米、重35吨的巨型汉白玉圆柱雕塑,这些雕像由108个童子形象组成,因仿效“文王百子图”而建,故广场名曰“百子图广场”。
在全国不计其数的“百子图”中,泸州的百子图非常独特,因为它有一副饮酒嘻乐图,里面各种饮酒、醉酒的场面和神态造型,栩栩如生,让人忍俊不禁。它是观察泸州民间饮酒乐趣的一个窗口,同时也说明泸州酒历史的源远流长。
“老窖”盛事
泸州之所以被誉为“酒城”,或许要感谢朱老总的“慧眼”与“才情”。但从酒业发展和传承的角度而论,毫无疑问,中国领袖级品牌“泸州老窖”可谓居功至伟。
我们不妨来看看中国白酒“浓香鼻祖”——“泸州老窖”的辉煌历史:
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 一位名叫舒承宗的泸州人,在泸州南城营沟头选择了一处泥质优良之地掘池为窖,将自己珍藏的酒母和曲药入池,以红高粱做原料,配以清冽甘甜的“龙泉井”水,酿成曲酒,由此开创了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先河。
据考证,舒承宗创立的“舒聚源”,是泸州第一个酿酒作坊,也是如今“泸州老窖”的发源地。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群古老窖池和炉火纯青的酿造技艺,因而被后人奉为“浓香鼻祖”。
至清同治年间,当时已享誉西南的“舒聚源”,被泸州第一酿酒世家温氏第九代传人温宣豫收购,更名为温永盛作坊,酿制出“三百年老窖大曲酒”。
温氏一家,运用嫡传酿酒秘方,经数代人传承发展,将万历年间创始的古老窖池持续保护培育,终让“温永盛”老窖和美酒声名远扬,从此享誉世界。
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温永盛”作坊“三百年老窖大曲酒”以其“醇香浓郁、回味悠长、清冽甘爽、饮后尤香”的品质,被评为国际名酒一等奖,获金质奖章,成为我国浓香型白酒最早荣获国际金奖的产品。
1996年,“1573国宝窖池群”被国务院颁布为白酒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作为浓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泸州老窖”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她又与“茅台”、“汾酒”一起作为中国传统蒸馏酒酿制技艺代表,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泸州老窖”1619口明清老窖池、16处老作坊、3大藏酒洞,再次荣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号。
泸州老窖的传统技艺,如今已传至第23代,“老窖”独特的口感品质,印证了一代又一代传人的用心参悟和精神传承。每年一度的国窖封藏大典,拜祭先祖、弘徳传艺,将国宝窖池酝酿的“国窖1573”精华原酒入洞封藏……真情演绎和记录着这种宝贵的传承。
在泸州酒的发展史上,“泸州老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中国酒业发展史上,影响深远。她见证了泸州酒城的发展,同时让这座城市的酒香飘向世界各地。
郎酒传说
说到泸州的酒史,就不能不说说泸州的另一个国家名酒品牌——“郎酒”。
相传在岚气飘然的赤水河畔,一位以牧羊为生、勤劳淳朴的青年李二郎,爱上了河对岸美丽灵巧、笑靥如花的习妹子。习妹子自小失去双亲,跟随舅舅长大。图利贪财的舅舅见李二郎家境贫寒,不愿将习妹许配给他,于是心生一计:倘若谁想迎娶习妹子,必须拿出一百坛美酒作为订婚之礼。如此苛刻的条件,并未吓退忠贞不渝的李二郎,他告诉习妹:“峻峭的山、甘冽的水都是我誓言的见证,我一定酿出一百坛美酒,与你偕老此生。”
酿好酒必先觅好泉,二郎放下羊鞭,踏上寻泉之途。他踏遍幽谷丛林,披荆斩棘,挖断99把锄头、撬断99根木棒、挑断99根扁担……终于感动龙王三太子,将一汪古井清泉通过岩层砂石层层过滤、汩汩而出。
李二郎用此泉酿出酒后,龙王三太子又变作年衰体弱的老人,向他讨酒御寒。李二郎爽快地说:“我酿酒是为了迎娶习妹,若老人家不嫌,尽管喝够。”三太子见他为人忠厚,对爱情坚贞,便佯装醉倒,顺势将酒吐于泉中,然后说:“你那泉水犹如酒泉,再刨尺把深,酿出来的酒就更美了。”李二郎依言刨了几锄,果然泉水霎时变得清醇甘冽。李二郎大喜,回身看时,老人早已不知去向。
终于,二郎用这甘醇芬芳的酒泉水酿出了琼浆美酒,送到习妹舅舅家,从此与习妹子天长地久……
后人为纪念李二郎,把他挖泉酿酒的地方取名“二郎滩”,把这涌出的酒泉取名“郎泉”,把这成就了一段传奇佳话、蕴含无限遐想的美酒取名“郎酒”。
寻酒脉
如果说“泸州老窖”和“郎酒”的悠久历史与名酒荣誉唱响了“泸州”这座城市,那么隐去“名酒”的光环,“酒城”是否依然光芒四射呢?
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在“泸州老窖”和“郎酒”酝酿的龙脉下面,还延伸着许多支脉,同样出彩。
龙洄酒庄
在泸州纳溪区大渡口镇旺龙山脚下,北纬28度,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腹地,有一个酒文化体验基地,同时它也是一个白酒生产基地,不过它有一个中西结合的名字——龙洄酒庄。
提起酒庄,我们马上会联想到法国波尔多,那一座座美丽的城堡。而白酒以“酒庄”命名,在国内尚不普遍。
不同于法国波尔多和美国纳帕谷地,龙洄酒庄虽然借鉴了西方酒庄的规模布局,但整体建筑风格更讲究“中国传统”,比如因地制宜,据坡座台,依照川南的日照、风向而考虑其建筑布局;单体建筑以中轴线分布,院落布局左右对称铺排。中空院落园林,留白建筑以外的虚空间,肃穆庄严中又饱含了特有的人文格调,古朴而富有生机,将川南民居、徽派建筑等多种元素结合应用,融汇了古建的韵味与现代的审美。
龙洄酒庄的诞生,是政府在响应“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构想,结合泸州纳溪地区特有生态环境优势,同时借鉴国际酒庄的可追溯标准和生态环境而倾心打造的“标志性”酒庄。其中,由龙洄酒庄建立的一整套系统性的白酒酒庄标准体系,为其赢得“中国白酒酒庄标准认证NO.001号”的荣誉金牌。
在泸州市政府的规划中,龙洄酒庄之后,将陆续在纳溪地区打造拥有99家酒庄的“特色酒镇”,这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美国有纳帕山谷,中国有纳溪酒谷,都是出好酒的地方!
精圣酒庄
如果说龙洄酒庄开创了中国白酒酒庄的标准化模式,那么在位于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还有一家更具个性的白酒酒庄让你眼前一亮,她就是对中国“白酒酒庄”给予全新诠释的“精圣酒庄”。
去精圣酒庄的路很曲折,从山脚到山顶,要走很久,但是当你到了山顶,到了酒庄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层峦叠嶂、山涧丛林、依山傍水、浑然天成。
精圣酒庄由“泸州老窖”第23代传人徐德富创立,他把精圣酒庄定位为“中国白酒生态酒庄”。
为了体现“生态“内涵,他将开放式的酿造车间、地穴式窖房以及藏酒地窖与周边森林融为一体,真可谓“吸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
在精圣酒庄远眺,你会看到远山犹如一尊“睡佛”,静静地福佑着你,还有“五指山”,山峦起伏开合犹如佛之五指,其中大拇指和食指中间的位置,恰好就是精圣酒庄,可谓风水宝地。
城市与乡村共融、田园与酒庄共融,精圣酒庄,已成为泸州一道独特的风景。
唐人酒业
如果说特色的酒庄为“酒城”增添了独特风景,那么,遍地生机盎然的民营酒企,同样助推着酒城的繁荣,续写着酒城酒脉的传承。这其中,不乏佼佼者。
在泸州市泸县云龙镇,有一个以“文化”扬名的白酒企业——“唐人”,它主打的是“唐文化”。
始建于1983年的“唐人酒业”,占地面积120多亩。在小酒厂林立的酒城泸州,它的个性非常鲜明。
在这里,“唐文化”元素被运用到了每一个角落。厂区是古典园林式风格的绿色生态酿酒园区。厂房、办公楼均采用川南民居之风,白墙青瓦、红格飞檐;厂区空地上,聚江南园林之韵,槟榔、银杏、桂花、鱼尾葵、紫荆花等名贵花木一应俱全;厂区干道旁,诗仙太白和酿酒鼻祖杜康两尊雕像一左一右对酒当歌,让人恍若梦回盛唐,醉哉妙哉!
清一色的仿古建筑则昭示着泸州酿酒业的古老,四季有景的园区绿化则衬托出企业的生态酿造理念。2015年公司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还斥资数百万修建打造起占地10余亩的酒文化广场——唐人广场。
唐人酒业的老板“老程”,是个非常“憨厚”的企业家。每天他迎来送往全国各地的朋友,不厌其烦地向来宾介绍泸州的酒美城美人更美,以及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老程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他在一楼的文化展示厅里收藏了数不胜数来自川南民间的酒器、酒具和各种老物件,让人仿佛走进了酒文化的珍宝馆。
赏酒趣
川南人性格豪爽,酒城人尤其善饮,酒量也都不错。有时,就连看起来温文尔雅的女孩子都能喝上几杯,稍不留神,兴许还会被她们灌醉。
川南人喝酒既有传统的传承,也有现代各区域民俗的文化融合,无论以前还是现在,无论人多还是人少,都乐在其中,热烈喧闹。以下几种便是具有鲜明酒城特色的酒传统:
喝单碗
据说它最初是当地劳动人民流行的一种饮酒方式。过去喝酒是一件“奢侈”事儿,一天劳作下来,几个人凑在一起,既没那么多酒菜也没那么多杯盘,所以倒上一碗酒,你一口我一口共同分享。时间久了,泸州人就把喝酒称为“喝单碗”了。还有一种说法:以前泸州城里卖酒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兜售的,担子上就放着一只碗,顾客交了钱便可以“现场饮用”。再后来,演变为酒席上放一只专门盛酒的碗,它跟装菜盛饭的盘、碗有所区别,大家还是轮流着饮用;再后来,饭桌上每个人前面都有个盛酒的碗,人们只喝自己那个碗里的酒,也叫“单碗”。祖祖辈辈流传下来,最后“单碗”在泸州就变成了酒的代名词。
豆豆儿酒
是指办丧事置办的酒席,赴这种酒席就是去吃“豆豆儿酒”。“豆豆儿酒”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人死不看时辰,哪家都不会有准备,过去生活不富裕,常用各种豆豆果果炒了用来给客人当下酒菜;二是过去生活不富裕,有人办丧事,都到亲朋好友、左邻右里那儿凑点东西办一桌酒,也称“逗逗酒”。
麻口儿
酒喝多了,人往往会出现口干舌燥嘴发麻的现象,因此,泸州人就将经常喝醉的人戏称为“麻口儿”。
打火炮儿
泸州人称鞭炮为火炮儿,打火炮儿就是放鞭炮,本意是指有人办喜事,放鞭炮,现在打火炮儿意为办酒席,招待客人。
品酒韵
风水宝地,自是人杰地灵,不仅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墨客在泸州或短暂驻留、或长期生活,为这座城市留下了许多美丽诗篇和动人故事,泸州本土的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同样为这座城市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和佳话。
1916年除夕,朱德在泸州写了这样一首诗:“护国军兴事变迁,烽烟交警振阗阗;酒城幸保身无恙,检点机韬又一年。”在这里,朱德把泸州称为酒城。于是,“酒城”逐渐成了所有爱酒人士对泸州的爱称。
1983年,胡耀邦同志视察泸州,亲身感受到了风中扑面的酒香,称赞“酒城泸州,名不虚传”,乘兴给泸州留下了“风过泸州带酒香”这一著名的城市“广告语”。
唐代大诗圣杜甫游历巴蜀,在《泸州纪行》一诗中写道:“自昔泸以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主人”。
北宋诗人黄庭坚曾因贬谪在泸州住了半年,吟出了“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的诗句,写出了泸州酿酒、饮酒的习俗。
苏轼的《浣溪沙·夜饮》一词,曾如此形容:“佳酿飘香自蜀南,且邀明月醉花间,三杯未尽兴尤酣。” 倾注了苏轼对泸酒的偏爱和迷恋之情。
在众多写泸酒的诗中,影响最大的是“巴蜀第一才子”、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在他尝遍天下美酒之后来到泸州,船一靠岸,他便诗兴大发,吟出“禁愁凭蜀酒,扶醉一开颜”的诗句。在即将离开泸州时,他又带着对泸酒深厚的感情,写下了被世人称道的好诗《泸州》(三首),其中“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把泸州山城、江城、酒城的美好与兴盛描写的淋漓尽致。
“喝酒像喝汤”——这是台湾著名词作家小虫对泸州人饮酒生活的独特描摹。泸州人喝酒真的像喝汤吗?大多初到泸州的人,都认为这句话是形容泸州人酒量大,但其实这句话另有深意:汤,是母亲用心熬制出来的,子女喝汤自当心怀敬畏,充满深情。所以,它形容的是泸州人对酒的一种感情,一种敬畏。当然,现在已经没人去追究小虫“像喝汤“的本意,因为,能够像喝汤一样喝酒的人,当然豪爽,当然耿直,当然可交!
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
陶醉:舌尖徜徉川南味
惜什么钱,还把它吞下肚去有许多菜,都与我端上桌来 ——《泸联》
四川人被称为“天下的盐”。不仅是因为四川盛产食盐,同时也是在说四川人个性鲜明,生活得“有滋有味”。因此,有四川人的地方就有“川味”。而最能体现川味的,便是川菜。
地处川东南的泸州,餐饮文化源远流长,自成一派的“大河帮”与“小河味”,在“川菜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历史上,曾经与渝派川菜和蓉派川菜三足鼎立。
但在近代,“泸派川菜”并未在全国大发展,这一方面是因为泸州酒的名气太大,盖过了泸菜的风头;另一方面是因为“泸派”川菜鲜泸州,走出川南就不是这个味儿了。
要知道,在整个四川,泸菜是拥有最多“百年老店”、“非遗”荣誉的菜系。
穿行于泸州的大街小巷,在品鉴美妙川酒的同时,当然少不了“川菜”相伴。作为泸州的另一张名片,“泸派川菜”不仅能让你进一步体会这个城市的“味道”,而且还能让你在川南美味的流连中不知不觉陶醉……
大河帮
“大河帮”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码头文化的影响,使得淮扬菜、鲁菜和粤菜等精华传到了泸州,在综合几大菜系优点的基础上,加上泸州长江独有的河鲜,经过泸州厨师的精心打造,最终形成了“大河帮”这一综合风味菜系。
“大河帮”的烹调以烧、蒸为主,特别擅长烹制河鲜,对烹鱼有独到之处,家常风味浓厚,如大蒜烧鳝鱼,干烧水密子,清蒸江团,酸菜黄腊丁,大蒜鲶鱼等等。
“大河帮”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店,有民国时期便闻名泸州城、坐落于大河街的“和济饭店”,还有位于钟鼓楼的“蜀都饭店”,这两家曾经风靡一时的酒店而今早已踪迹难寻,取而代之的是“贵丰园”和“王氏大酒店”,这两家的“大河帮”菜肴可谓原汁原味、美不胜收。
今天“大河帮”的代表菜品有:黄焖江团、红苕杂烩、干烧水密子等。
小河味
“小河味”同样成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由于交通闭塞,人流物流的往来主要靠水运为主,以自贡盐帮菜和内江糖帮菜为代表的菜系,途经沱江汇合于泸州,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小河味”。
“小河味”以家常、麻辣、味重、味厚为主,并加以快速成菜、小煎小炒的特点。
在泸州城郊,一个叫瓦窑坝的地方,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小河味”餐厅,名叫“花园饭店”,是目前泸州纯正“小河味”的代表。
“小河味”代表菜品有:大蒜鲢鱼、附骨鸡翅、蘑芋烧鸭子、水煮牛肉等。
对比“大河帮”与“小河味”,你会发现:两个名字的由来,一个是得名于“长江”这条大河,一个得名于“沱江”这条小河。两条江的不同特点却在无意中形成了泸派川菜独有的特色。“大河帮”菜系汲取了全国各地餐饮的精华,菜品体现的是融合与创新;而“小河味”则是川南地方菜系的传承,菜品体现的是传统与个性。
名小吃
2013年,在泸州餐饮协会组织下,由协会专家组成员、本土烹饪大师、饮食文化专家和学者一起,编撰出版了《泸州名小吃》一书。
这本书被称为“泸菜传统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事实上,在此书面世之前,这些散落于泸州各个角落的知名小吃,早已是本地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和外来客一定要体验的特色风味。
值得一提的是,泸州名小吃大多藏于街头巷尾的小店之中,招牌多不醒目,装修也很一般。不过,对初到泸州的人来说,你可千万不能小看了路边上的这些小店,随便找几家,都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呢!
泸州白糕
泸州白糕,以汉族糕类小吃而著称。始产于1920年代的“三义园”白糕店,其美、嫩、香、甜、爽口的特点闻名巴蜀,成为一种老少皆宜的早点佳品。
位于江阳区肖家巷的这家白糕店已有30多年历史,每天顾客盈门。
黄耙
紧邻泸州白糕店的这家泸州黄耙店,被收录在《泸州名小吃》一书中。
泸州黄粑是四川泸州、自贡、宜宾等地老百姓热爱的汉族传统小吃之一,传统节日食俗,在川西南地区民间流传几百年至今。泸州黄粑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味甜糍和。
与黄耙同样有名的,还有猪儿粑、籽粑等地方特色。
潘师傅白马鸡汤
白马鸡汤始创于清乾隆年中后期的川江36大码头之一——泸县太伏新路口场。距今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兴盛时泸州有近1000家店。
潘师傅白马鸡汤为白马鸡汤第六代传人潘德辉自创品牌。位于山海大酒店左侧,是目前白马鸡汤的代表品牌。
据 “潘师傅”潘德辉介绍,白马鸡汤的工艺属于代代传承,到他这里已是第五代,上一代传人、他的师傅刘宗清经营白马鸡汤也有57年之久。
作为第五代传人,潘师傅16岁拜师,被刘宗清收为“关门弟子”,1985年出师,1995年自立店铺经营白马鸡汤菜品。
2015年9月10日,潘师傅白马鸡汤传统制作工艺被泸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入选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潘师傅白马鸡汤有两大特色,一是养鸡和做鸡汤之用水,均采用天然山泉水;二是养鸡的时间,普通饲养周期多为半年,最多一年,但潘师傅对饲养周期的要求是两年。
观音月母鸡汤
观音月母鸡汤在“金奖老郎酒舌尖上的泸州”第九届泸州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泸州美食名片评选决赛中,月母鸡汤获得“泸州市十大精典名火锅”称号。据说,泸县散养土鸡的历史已有400余年历史。月母鸡汤的来历,相传起源于清末,是泸县观音场程氏族人创制,故名“观音月母鸡汤”。据说,月子期间的产妇食用后,有恢复元气、润色健体的功效,月母鸡汤因此得名。2011年,泸县观音场月母鸡汤入选四川第三批非遗名录。
古蔺豆汤面
在电视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II》第七集“三餐”中,有这样一个画面:清晨打渔早锻炼回来的龙大爷走进一家面馆,要了二两面。这个面,就是古蔺豆汤面。
古蔺豆汤面以豌豆相伴,有一种清香厚重的鲜美。《舌尖》曾这样形容它——古蔺手工面,耐煮、润滑、口感细腻,有很强的吸汤能力,是早餐首选。
刘三姐肉丝面
在一个非常普通的街道边、一个非常小的店面里,名气很大的刘三姐肉丝面就在这里迎接八方来客,为你开启味蕾的独特记忆。就是这样一个小面馆,不仅有着30多年的历史,而且还是《泸州名小吃》一书中面食类重点推荐的一家本土小吃。
刘三姐肉丝面的主人名叫刘大珍,当初开店的时候,她这家面馆叫“三妹面”,今天成了“三姐面”,估计未来也有可能叫做 “三婆面”。
从过去的三妹,到今天的三姐,再到未来的三婆,其传奇的人生经历见证了她自创刘氏肉丝面几十年的风雨历程。30多年来,她的肉丝面一直被酒城人民熟悉并喜爱,门庭若市、络绎不绝是这个小店的不变场景。因为太好吃,酒城市民有“三姐肉丝面,酒城名快餐,广凤路边店,一卖三十年”的赞誉。
泸州名小吃和泸州的历史文化一样,悠久灿烂,因江河湖泊众多,水产丰富,泸州曾有“河鲜美食之城”的美誉。千百年来,泸州名小吃辈辈传承,代代延续,深得民心。在《泸州名小吃》这本书里,介绍的泸州名小吃达八十余款,可谓“品类丰富”。但在泸州餐饮协会代应林会长看来,这只是泸州名小吃中的“九牛一毛、冰山一角”。
深在小巷有人知,看似“潜藏“在角角落落的泸州名小吃,却是泸州岁月变迁的历史见证和人生百味的真实写照。
沉醉:激荡人心正红色
出奇兵,奠长征胜利基石,光辉战例传千古陈事迹,咏历史壮阔波澜,革命精神焕一新 ——《太平陈列馆》
泸州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城市。
从辛亥革命到泸州起义,再到名动天下的四渡赤水,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革命的火种在此播种、生根、成长、传承、弘扬。
循着红色的轨迹,那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那救民水火的动人事迹,为我们留下辉煌灿烂的红色文化遗产和彪炳史册的长征精神。
我们可能无法想象历史上“百万川军赴前线”时那种壮丽的画面,但在泸州,踏着先烈的足印,我们却能真切感受到在那激荡人心的红色岁月里,这里曾经上演过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让你遐想、你沉醉…….
护国战争
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永宁河东岸,距纳溪城区30公里处。有一个著名的景观——“护国岩”。
山势起伏、状如狮子的护国岩上,有民国初年一代名将蔡锷将军亲手书写的“护国岩”三个大字和《护国岩铭》石刻。
1915 年12 月13 日,蔡锷响应孙中山先生护国讨袁的号召,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起义,反对袁世凯称帝。“护国军”由泸州叙蓬溪(现护国镇)出发,与北军激战于棉花坡一带,最终拿下了袁军在纳溪城内的司令部,取得了护国战争“棉花坡战役”大捷。
“棉花坡战役”起到了促进各省起义反袁称帝、再造共和的作用,奠定了转败为胜的战局基础。
当时四川局势,仍处于硝烟弥漫之中,北洋军盘踞长江北岸的泸州城和毗邻县一带,蹂躏百姓,残害人民,蔡锷命朱德攻取泸州城。朱德亲临长江,视察地形,率护国军抢渡登岸,背水迎击敌军,英勇奋战,终于击败了南侵之敌,直插泸州龙透关,胜利攻取了泸州城。
1916年7月,蔡锷将军为纪念护国讨袁功绩,亲自撰写铭文和题词,并在护国军总司令部驻地的永宁河畔岩山上刻下了“护国岩”三个颜体大字。
全国解放后,为纪念护国讨袁的伟大功绩,“叙蓬溪”改名为护国镇。
泸州起义
泸州起义发生在1926年12月1日。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杨闇公、朱德、刘伯承组织和领导下,以打倒军阀,配合北伐为旗帜发动的一场大规模武装起义。
1926年12月1日,起义军旅长袁品文在蓝田旅部扣押李章甫旅长一行,集合部队,宣布起义。随即命令第二团两个营直趋忠山,全部缴械敌三团。袁品文旅长率部直入龙透关,使忠山敌炮兵营受夹攻,仅战一日,控制全城。
1927年1月中旬,刘伯承到泸州,领导起义军整顿工作,发布《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部布告》。随后,刘伯承总指挥在泸州举办国民师范学校,培养社会活动人才,组织力量,开展宣传。
1927年4月,川黔联军围攻泸州,泸州保卫战开始,龙透关为主要战场。十万川黔联军围攻龙透关40多天,龙透关下尸横遍野,泸州仍稳如泰山。最后,赖心辉使用“反间计",杨森投降蒋介石,再加上泸州孤城无援,泸州起义历经5个半月失败了。
泸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革命史和人民军队建军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泸州起义后,刘伯承指挥的军队和旧军阀展开历时167天的泸州保卫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城市保卫战。同时也是自国共合作以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斗争的尝试。
二郎镇上有一条红军街,张爱萍将军的旧地旧址就在这条街上,我们把这些老房子用镜头记录下来以后,3月的中旬,这条街就要在原址进行保护修复。
四渡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经典战例,曾被毛主席称为个人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位于赤水河上游与古蔺河交汇处、距古蔺县城30公里处的太平古镇,便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最重要的渡口——太平渡口的所在地。
四渡赤水战役期间,中央红军机关全部驻扎在镇上,因此,所有的古建筑都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遗迹和遗址。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长征的伟大胜利,弘扬红军精神,1958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太平镇建起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
1935年春夏,中国工农红军在川、滇、黔三省边境地区进行了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战役。战役历时72天,其中在古蔺县转战就达54天,县属太平镇,就是红军长征二、四渡赤水的重要渡口和三次转战的地方。在这里,处处留存着红色记忆。
太平老街,因当年红军长征驻扎而得名“长征街”。沿石阶往山上走,许多铺面的门楣上都会见到一块块醒目的标识,如“兵工厂”、“红军炊事班”、“女红军住所”等。
1958年,太平镇建立起国内较早的红军长征革命纪念馆,镇子也成为我国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影视拍摄基地,《长征》、《战地黄花》《四渡赤水》等电视剧和电影在此拍摄。
四渡赤水的另一个渡口——二郎镇渡口,与太平古镇一样,红色遗迹依然保存完好。
曾经的战火硝烟已荡然无存,赤水河畔,那座12.26米高的红军渡纪念碑,却仿佛仍在默默地向游人讲述着当年那场扣人心弦的抢渡激战……
迷醉:名城古韵中流连
顷波涛规指掌 三泸云物荡心胸 ——清 张问陶
船靠泸州,涛涛长江水顺流东去。漫步江边,“江城”美景尽收眼底。
江面上,几个一字排开、古色古香的渔船酒楼,仿佛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江对面,是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还我河山”,让你心潮澎湃;江边上,惬意的泸州人正坐在茶馆里,一杯清茶相叙甚欢……
身处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和思绪或许会像那悠悠江水一样,走得很远。或许你会在“春风十里江阳路,烽火千秋铁铸成”中冥想,又或许会在“彩路滨江人绰绰,华栏停岸柳依依”的意境中迷醉……
尧坝古镇
有“川南影视城”之称的尧坝古镇,距泸州市区不到30公里。
这里曾经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驿站,也是古江阳到夜郎国的必经之道,有“川黔走廊”之称。
历史上,四川与贵州(赤水河一带)未通公路之时,川南黔北的商贾往来和官方传书皆经尧坝到赤水,必在尧坝停歇,官方建尧坝驿站,各方商贩云集于此,商品齐全,市场繁荣,成为远近闻名的“小香港”。
尧坝古镇不大,总面积60多平方公里,主街道也不长,大约不过四站地。小小的尧坝古镇分为两半,向西一边是“周半边”,向东一边为“李半边”,这样的命名是因为这里曾经出过一个姓周的进士和一个姓李的举人。
在“周半边”,你能看到古韵犹存的古客栈、饭馆以及有着极高艺术价值的故居和民俗浮雕、古树等。
在“李半边”,除了依山而建、几百年来香火不绝的东岳庙,还有我国著名的雕塑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大师王朝闻先生的故居、著名导演凌子风的故居、著名作家李子英的故居,以及清代武进士李跃龙创办的大鸿米店等,都是古镇别样的人文风景。
尧坝还孕育了任大容、梁自铭等仁人志士。也许除了依托那保存相对完整的千米古街以外,还因这些历代文化名人的荣耀,尧坝古镇在四川众多古镇中脱颖而出,位列全省十大历史文化古镇。
尧坝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精美的古建筑群,深得众多著名导演和影星的钟爱。古镇标志性建筑大鸿米店,著名导演黄健中在此执导拍摄了影片《大鸿米店》。此外,《狂》、《山风》、《泸州起义》、《英雄无界》、《功夫骄子》等十多部影视作品也都在古镇拍摄,著名导演凌子风、郭宝川、黄健中,影星许晴、尤勇、陶泽如、杨昆、石兰都来过这里。
也许是见惯了电影电视剧拍摄的大场面,对于游客小打小闹的各种相机镜头,居民们全都泰然自若,该干嘛就干嘛,碰到正在拍照的你也不会显得惊喜和好奇。
很多传统的老手工艺在这里都能看到,远近闻名、有着400多年油纸伞生产历史的泸州油纸伞结实耐用,是真正可以当做雨具接受风雨考验的实用工具。
被岁月斑驳风化的进士牌坊、青石板和长条石镶嵌的小路、飘着香味的黄耙、石板路上欢快跳跃着的孩子们的身影、打牌喝茶的中年人、晒太阳的老太太,打铁匠和糖果铺……
尧坝古镇没有嘈杂与浮躁。有的,是一份难得的悠然与恬适。
张坝桂圆林
距泸州城区7公里,与泸州江北开发区隔江相望的地方,坐落着被称为“城市天然氧吧”的园林盛景——张坝桂圆林。
以老鹰岩山体为背景,集宽阔的长江、名优水果、蔬菜基地、花木苗圃、观音山峰为一体,构成了张坝桂圆林丰富独特的景观资源。景区气候温和,植物繁茂,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被当地人称为“泸州绿色客厅” 、“城市天然氧吧”。
张坝桂圆林曾是原张坝村民的集中居住地,保存下来的清代民居散落于张坝景区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为7000平米,建有以古戏台为主体的明清仿古建筑群,是游客看戏、听书、赏石、品茗、娱乐休闲的好地方,也是泸州及周边地区民俗文化交流和文艺表演的中心。
当然,张坝桂圆林最知名的自然是“桂圆”。据说,十七世纪末,张氏人家在张坝种植下的第一批桂圆树,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其中一株“老树”因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王者风范而被誉为“树王”。“树王”苍劲古朴,浓荫蔽日,是泸州桂圆林的活化石和历史见证物。
还有说法认为,张坝桂圆栽培史不下2000年,可上溯到汉代。西晋文学家左思《蜀都赋》所言“旁挺龙目(即龙眼),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萋萋,绍朱实之离离。”即说的是泸州桂圆。或许,是张氏一脉,让泸州桂圆得到了发扬光大吧!
除了桂圆,非常知名的还有荔枝。据了解,张坝桂圆林生长着15000多株百年桂圆树和2000多株荔枝树。
特别有意思的是,桂圆树外表粗糙,荔枝树外表光滑,然而结出来果实,桂圆的外表是光滑的,荔枝的外表却是粗糙的,大自然的奇妙由此可见一斑。
花田酒地
浪漫花海、惊险漂流、宁静荡舟、品味农家饭菜……伴着田野的清风,位于纳溪酒谷的“花田酒地”,把你真正带进了一座宛若梦幻的世外桃源。
花田酒地是纳溪区“全域旅游”核心景点之一,是“中国酒镇·酒庄清溪酒谷”旅游区的门户。
花田酒地占地2280亩,其中600亩被打造成了四季花海,成为川南旅游、观光、休闲的圣地。
在花田酒地,你可以领略到具有荷兰风情的郁金香、羽扇豆、三色堇、石竹、迎春花等等各色花卉,春天的时候,举目望去,万花争艳。当你徜徉在冰美人、郁金香、石竹花等30余种国内外珍稀花卉织成的五彩斑斓的花海中,穿行于通幽的曲径,体验惊险刺激欢乐的生态漂流,那溪谷流霞营造出来的人间仙境,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流连忘返。
方山
泸州江阳区长江北岸10公里,有一座名叫“方山”的名山。
有这样一首诗描写“泸州八景”:
方山雪霁玉璘珣,霜操琴台变徵音。
海观秋凉闻欸乃,宝山春眺奋精神。
巍峨白塔朝霞美,苍翠东岩夜月明。
驿嘴余甘留晚渡,龙潭潮涨照丹心。
这泸州八景就是:方山雪霁、琴台霜操、海观秋凉、宝山春眺、白塔朝霞、东岩夜月、余甘晚渡,龙潭潮涨。
方山,正是“泸州八景”中的第一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方山,最知名的当然是“黑脸观音”。据说,黑脸观音非常灵验,因此,一年四季,香火旺盛。
当然,很多人是因为听说“方山雪霁”大名而特意冬日来朝方山。只是这些年气候变暖,泸州冬天极少有雪,所以即便冬天前来,“方山雪霁”也很难遇到了。
神臂城
七百多年前,蒙军南下,南宋统治者入蜀建立四川防线。守城将领怀着报效祖国的决心,几经勘察,在全川选择了二十座“地险势胜”的山地,建筑了二十座山城,构成了完整坚固的山城防御体系。神臂城,就是在那时建成的。
神臂城建筑在神臂岩上,那里孤峰突起,三面临江,壁徒崖峭,滩急水险,加上守城军民万众一心,成为重庆西面的水上屏障。当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狂风般席卷至长江边上,苦于兵力无法展开,只好望江兴叹。神臂城与合川钓鱼城以及其他十几座山城的相互配合坚守,支撑了南宋半壁河山,延缓了南宋王朝灭亡的进程。
在抗元之战中,神臂城为泸州赢得了“铁打的泸州”美誉,“蛇盘龟”石刻更是远近闻名。走在险峻的神臂城城墙上,你会被神臂城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化和神奇美丽的传说深深吸引。
岁月虽无声,韵味却流芳。古城泸州,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让人留恋,让人期待。
江城夜色
夜幕降临时,滨江路上,灯火通明。渔船上,杯觥交错,不时传来欢声笑语。东城门前,各类小吃琳琅满目,一直营业到凌晨。酒吧里,民谣歌手动情演唱着中英文歌曲,无论音乐还是氛围,并不亚于一线城市……
酣醉:酒博盛会展风流
盛会迸强音,党心民意凝三代神州扬特色,海北天南举一旗 ——罗大千《联书》
三月泸州,春意盎然。
浓浓的春意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忽然在同一时间,不约而同来到了泸州。驱使他们不远千万里来到泸州的,不仅是闻一闻那诱人的“酒香”,更要来体验一下中国酒文化传承的盛大活动“封藏大典”。当然,更加重要的,还是要来这里参加一个具有国际规格与全球规模的酒业盛会——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
在这段时间里,泸州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世界酒文化在这里碰撞与融合,全球酿酒人在这里探讨发展与共赢,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在泸州,因为一个共同的行业和事业,一起酣醉……
正如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那句响亮的口号:举杯中国,品位世界!
一个行业的狂欢
酒城泸州,为酒而生,因酒而名。
这样一场高规格的盛会,在中国最知名的“酒城”举行,当然再合适不过,酒城的人们,可以很骄傲。
连续举办了9届的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盛况空前,每到这个时候,几乎全城总动员,到处是热烈的景象和欢声笑语、美酒鲜花。
好客的酒城人,早早便做好了迎接嘉宾的准备。
中国国际酒博会堪比世博会,世界各国为展示自己的酒文化,下足了功夫。
中国国际酒博会的前身,分别是中国酒业协会主办的国际酒业博览会和泸州市主办的泸州酒博会,前者首届举办于2006年,后者首届举办于2008年,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自2014年开始,在中国酒业协会和泸州市政府的共同商议下,将两大酒博会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从此,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不仅成为中国每年一度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酒业博览会,而且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迅速冲出国门、走向国际,吸引了世界各国酒业品牌、人士以及广大消费者前来参展、观展,成为一件国际盛事。
在泸州,以酒为媒,让世界走进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这是全球酒行业每年一度的盛大狂欢、全面巡礼。
一个企业的荣耀
酒博会期间,“泸州老窖”当然是当之无愧的“地主”,为尽地主之谊,“泸州老窖”早在几个月前就配合中国酒业协会和泸州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度策划,届时将为八方来宾呈现出一场丰富的酒文化盛筵。
封藏大典是一道绝对的主菜。泸州老窖封藏大典的时间雷打不动——每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那一天,“泸州老窖”都要举行隆重的封藏大典仪式,它是酒博会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酒博会提前预热。
实际上,酒博会之所以能够落户泸州,并成为国际品牌,最初的推动者之一便是“泸州老窖”。
对于“老窖人”来说,2016年的酒博会将是具有特殊的意义的一届盛会,因为:
10年前(2006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年前(1996年),“1573国宝窖池群”被国务院批准为行业第一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年前(1986年),“泸州老窖”拉开“八五技改”序幕,蝉联历届“国家名酒”称号,成就浓香唯一;
50年前(1966年),国家名酒“泸州老窖试点”的科学总结,让“老窖”赢得“浓香鼻祖”美誉,树立了新中国白酒工业的里程碑;
100年前(1916年)的那个早春二月,酒城泸州的“三百年老窖大曲酒”,终于迎回了头一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斩获的金奖,千年古城为之沸腾!正是那一年,护国讨袁反帝制的革命中,朱德元帅铁血人生、诗唱酒城,“酒城”之名被融入丹书铁卷!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远古的巴蜀人,曾为弘扬“礼制”与仪典而举杯;当今的“国窖1573封藏大典”和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则让中国乃至世界为酒文化而欢呼和畅饮,岂不快哉!又岂不壮哉!!
一座城市的梦想
古城、名城、江城,山城,酒城……无论哪个称呼,泸州都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这是一座充满梦想的希望之城。
当时光萦绕在历史的印记中,却不知这座城市的魅力和影响已从回眸中走向了国际。
为抓住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泸州市委高瞻远瞩,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为契机,正在将泸州未来的目标设定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围绕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目标,进一步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域更大优势,未来的泸州,将以城镇化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构建一主四副多点的新型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县城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形成区域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扩举,泸州城市性质为中国酒城,川滇黔渝结合部中间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川南向综合交通枢纽和山水园林城市。
……
后 记
泸州是一本书,一本可以品味历史的书,一本让你恣意遨游的书。
掩上这本上,悠悠酒香依然在鼻尖飘荡,舌尖上的美味余韵犹存,老城古镇、名山宝刹恍如电影里的画面,情景难忘。
昨天,中国酒文化最为神圣的仪式“封藏大典”刚刚结束,人们脸上挂满收获的喜悦,千年光辉、百年荣耀让这座城市熠熠生辉,远道而来的“名仕”们又将为酒城留下怎样的美妙诗篇,值得期待.
今天,另一场盛大的“中国国际酒博会”即将拉开大幕,来自全世界的酿酒之人、爱酒之人,从四面八方汇涌而来。
“酒城”泸州,用酒香征服了世界的味觉;
“古城”泸州,以古韵铺陈了城市的传奇;
“江城”泸州,是自然赋予了川南的风景;
“山城”泸州,用俊秀演绎着人文的魅力!
泸州,她的美,让你不忍挥别。
泸州,她的香,让你魂牵梦萦……
本文在采写过程中,得到中共泸州市委宣传部、泸州博览局、泸州市商务局、泸州市旅游局、泸州市文体广新局、泸州博物馆、古蔺县经济商务科技局、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泸州市餐饮行业协会、四川省酒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大力支持,特此鸣谢!
(自:《中外酒业.消费指南》2016年2月刊 文/王科 李林 常芳 张晓薇 摄影/金志刚 沈继成 张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