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说】这几个英国人穿着军装,却为反思不为侵略

2016-08-25 11:51 凤凰青年

收到伦敦朋友Dave微信的时候,我正打着哈欠翻看着朋友圈里9月各种”不容错过的TOP演出推荐“。信息很简单,“我的乐队要来中国巡演了”,但短短几个字却让我短暂懵逼之后为之一振,真正的不容错过就是它了——World Service Project!

当然,有必要先对WPS(World Service Project)做个扫盲说明:

WSP作为英国朋克爵士圈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们已经在15个国家演出数百场,常年受伦敦爵士节、东京爵士节等各大国际顶尖音乐节邀约。在2014年新晋欧洲爵士大奖(Young European Jazz Award)中获得提名,更斩获英国彼得汉姆爵士大奖(Peter Whittingham Jazz Award)。这只由作曲家Dave Morecroft领衔的乐队, 继承并融合20世纪最具颠覆性的两种音乐类型——朋克和爵士。 他们戏剧化的音乐就像是“天气预报、作曲家Stravinsky、极端金属乐队Meshuggah、摇滚爵士音乐人Frank Zappa还有巨蟒乐团在群殴”,《英国电讯报》称他们是“一群被热浪推出的奇怪不明物体”。

Dave说,这次他们会带着全新专辑《致国王与国家ForKing and Country》,依次来到中国北京、常州、苏州、武汉、广州、东莞、深圳等7个城市。可就在今年6月,我在布达佩斯采访Dave的时候,他还并没有谈起这次的中国巡演。那时我们正参加欧盟办的艺术节管理培训,一帮人从文化中心参观中偷跑出来,在多瑙河畔的咖啡厅喝啤酒。来往车流、嬉笑的游客伴随着浅浅的氛围音乐,跟他们的音乐中的冲突荒唐的一样。打起了精神,我便也顺势整理了上次采访Dave的录音。

冥:你们的音乐充满实验性,在中国演出的时候接受度怎么样?

D:中国的观众对于新鲜音乐的接受度其实非常高,他们愿意去尝试陌生的风格,我们去年的巡演反响很好,也鼓励了我们2016年再次巡演。

冥:那是否有过水土不服的情况?比如被观众当场呛声,比如“说好的英伦绅士呢?朋克爵士是什么鬼!“之类的话?

D:   相当有趣的是,被呛的那次不在国外,而是6年前在曼彻斯特的一场演出。我们有一首歌,中间有很多突然的停顿,嗒嗒嗒嗒嗒…….10秒钟无声…….然后又开始爆裂的演奏。这样的GAP是我们挑逗观众的一种技巧,与他们玩耍的方式。归根结底,

实验音乐本来就容易消化,我们喜欢这种有难度有智慧的音乐。对于乐手来说,这对于演奏技巧、气氛节奏把握的要求都极其高;对于观众而言,要这种在现场突然不知所措的空白,感受其中戏剧感的妙处,也是挑战。

冥:那些以为是来听爵士的观众,估计被吓到了吧。

D:没错,很多观众就是不想和你玩啊。爵士普遍被被认为是开车时、电梯里或者咖啡厅、酒吧的背景音乐,不用真的很投入去听。比如那些观众和三两朋友约在爵士吧喝酒聊天,我们在旁边卖命,他们只会觉得那么吵。所以必须在宣传的时候先将讲楚, 我们就是要野蛮、原生的东西砸到你脸上,不好意思,因为我们不是BGM啊!我希望别人听到的时候会说“什么鬼?”,既感到迷惑又觉得有趣,因为这是WSP特有的,能抓住人的地方。

冥:对于那些不买账的观众,你想说些什么呢?

D: 你们给我们回应,我们就尝试接收然后回家,但这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绝对无意引起观众的不适感或者愤怒,而是希望像一个大派对,希望观众的互动和乐手的表演对于作品同等重要,要大家都参与进来才有趣。当然,音乐人首先要为自己演奏,要有艺术家的尊严感,坚定地去探索自己开始的东西。孤芳自赏固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我认为对自己忠诚比得到共鸣更重要。WSP去全世界那么多的音乐节,在欧洲、美国、亚洲巡演,但我们绝对不会为不同的观众群体就去改变我们的风格。很多东西可以妥协,但对待音乐本身,一定要诚实。

冥: 早期朋克,完全是个贬义词,就像中文的“混混”“流氓”,而你把它和爵士结合,这种音乐风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D: 其实就是我接触的所有,慢慢塑造了我的现在。我是音乐世家出生,从小学习古典音乐,15岁接触了爵士就一发不可收拾。2005到2010年期间,我正在念大学,那时英国很多英国音乐人开始尝试在爵士中加入重型元素,我也从中获得很多灵感。而且我听音乐从来都很随性,金属、流行朋克什么都听,所以在我现在的音乐里融合了各种音乐流派的元素,乐曲结构很古典,乐器选择很爵士,grooves和音效很摇滚。创作就像做实验一样,我对于流行不感兴趣,我做音乐不是为了娱乐大众,而是为了创作出新鲜的文化,一个音乐人如果只是重复别人做过的,那再被人喜爱又有什么意义?

冥:  那今年这张新专辑有什么文化含义吗?感觉封面和名字都特别热血啊!

D:在《致国王与国家ForKing and Country》的专辑封面,团员都穿着传统英国军装,这也是我们今年巡演的演出服。我们打扮得像在战场出生入死的士兵,歌曲却宣泄着嘲讽与不满,因为我们对于英国的现状感到幻灭。比如英国脱欧,这对于我们国家的艺术是令人痛心疾首的灾难,原本欧盟对于英国有着许多国际艺术合作的支持,而不管是什么职业的英国人都能在欧洲自由通行、工作,而现在我们慢慢走向闭关锁国。

冥:“英伦风”在中国成了某种逼格象征,在Brexit脱欧派也反反复复提“英国的民族骄傲感”。你为自己是英国人感到骄傲吗?

D:我的回答是yes and no, 英国文化有让我我很骄傲的部分,但脱欧让我非常羞愧。 很多英国人有一种骨子里的高贵感,认为自己无论什么都是世界顶级,对外面的世界一点都不关心,还觉得外国人抢了英国人的工作、资源、福利。然后事实上全英国的外国人加到一起也没有,去国外讨生活的英国人多。一帮政客利用这些人的无知、仇恨、愤怒、狭隘来编制谎言、操控媒体、玩弄权术,希望从中捞到好处,谁都没有料到投票后真玩儿脱线了。

冥:那作为一个音乐人,你为此做出了什么努力吗?

D:现在英国文化艺术领域的很多人都联合起来,进行”反抗脱欧“运动。比如我另一个身份是MATCH AND FUSE 音乐节的艺术总监,如果没有欧盟的支持,我作为一个英国人真的很难去挪威、法国、意大利、波兰等城市办音乐节。今年MATCHAND FUSE的主题就是Fight Back Brexit,因为我过去这么多的经历告诉我:国家也好,个人也好,越开放就越富足。虽然我也没有什么钱,但四处行走,认识世界各地的人,和他们一起演出、办音乐节,让我感到无比的富裕,这并不是钱可以衡量的。

冥:感觉WSP 简直是文化斗士一样!这也很符合英国朋克的历史,年轻人对制度不满,就选择一种新的方式把不满发泄出来。

D:当年的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我们穿上军装,却不再充满侵略,而是带着我们的音乐向外探索世界,也向内自醒。

作为音乐小白,我特意在百度里搜索了“朋克”这个词条:上世纪70年代,英国的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全国罢工,绝望的移民后代因生存艰难与警察陷入似乎永无休止的冲突。同时,英国摇滚走上哗众取宠的道路,年轻人对于千篇一律的音乐感到厌烦麻木,朋克这头长角的怪兽终于在英国诞生,对着这个世界发出了第一声咆哮。历史总是惊人的重复,今天的英国又陷入了艰难的局面。如今的朋克已经不是真正的原始朋克。那无光的极端时期虽然已经被如今华丽的元素掩盖,出现了流行朋克,哥特朋克,朋克说唱,朋克爵士……他们或许完全不一样,甚至互不承认对方。但无可否认的是,“用自己的声音说自己的话”这至高无上的“信条”洗礼着每一个音乐人。

Dave和他的乐队也是一样,乐队名是“服务世界计划”,却拒绝讨好、拒绝平庸。他们跟中国青春电影里那些狭隘的青春很不一样:没有青涩地恋爱、空洞的欲望和忧伤、看似热血的群殴、撕心裂肺的分手……他们沿袭了朋克的热血却忠于自己,加入绝世的元素做出改变,会搞最野蛮原始的演出、喝最烈的酒、撩最野的汉子和妞,也热爱思考,对社会充满反思,进行着一场勇敢的实验。

文|冥冥说

获取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内容,欢迎前往凤凰青年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青年制氧机(ID:qingnianzhiyangji)

责任编辑人:胡艺瑛 PSY011
分享到
热点新闻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