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能力,比智商、情商和家庭背景更重要?

2017-06-02 13:01 凤凰青年
  • T大

本文授权转载自「改变自己:wechanger」

这真的不是鸡汤,是科学。

「自控力」,也就是willpower,不管是之前的文章还是给「改变自己」会员的语音里我都提过很多次,可以说是有最多心理学实验来最早证实的一个鸡汤了。

它是对长远目标的激情和坚持,是拥有持久的恒劲,是你对未来的坚持,日复一日不是仅仅持续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努力奋斗着让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是把生活当成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次短跑。

什么能力,比智商、情商和家庭背景更重要?

自控力!不得不说是各种教育号、个人成长号和健身号都很喜欢写的主题,尤其那句「自律给我自由」,更是在火遍朋友圈以后,成为了不少人监督自己的座右铭。 

但我最近才意识到,即使读了很多关于自律的鸡汤,但我依然是个自控力不高的人,尤其在减肥这件事上。 最难的时刻,莫过于在香气四溢的超市食品区闲逛时,忍住伸向零食的罪恶之手。

而且,如果我前一天晚上做过运动,第二天我就会抱着补偿心理,心安理得地让自己多吃一点甜食,一边吃还一边自我安慰「昨天刚运动过,吃点不会胖的」。就这样,我的减肥计划在「六分自控,四分闲散」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个月。那么成果如何呢?

可想而知,成果就是没有成果。我悲伤地发现,自己的体重几乎没减,各种围度也毫无进展性突破。看到这个惨淡的结果,我幡然醒悟,原来减肥这件事,表面上看起来是执行力之战,核心其实在于自控力之战。 

谁的自控力强,谁就能达成自己最初的目标。 

其实,我自己以前也读过关于自控力的文章,尤其是听说过那个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

这个实验的核心内容,在于对一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了自控力测验,又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果。 

测验方式,就是让孩子独自面对一块棉花糖,他可以自由选择立即吃掉,或者耐心等待15 分钟后,得到两块棉花糖。

结果,当然也是有的孩子选择了前者,有的孩子则成功等到了两块棉花糖。 这个实验之所以为人称道数十年,主要在于,它在后续几十年对被试儿童的跟踪结果。

那些成功抵御住诱惑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在未来有良好的学业成就、更健康的身体、更好的人际关系和婚姻质量,而入狱、吸毒、犯罪的可能性也更小。 

除了棉花糖实验,还有很多研究都表明,童年时期的自控力,可以预测一个人成年后的寿命长短、心理健康程度、行为健康程度(是否暴饮暴食、吸烟酗酒、酒后驾驶等),以及经济规划能力、是否经济困顿等多个方面。 还有数据显示,对于一个孩子的学业成绩,自控力的重要性,是智商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两倍。 

总而言之,自控力这一项,可以作为一个人一生的教育、事业、婚姻成功的预测指标。

而我们一向认为很重要的智商、成绩等认知能力,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倒是处于其后了。

可是,自控力既然这么重要,可为什么如今还有那么多人(包括我),依然不能在面对诱惑时控制住自己呢?

人与人的自控力差距,究竟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查到了一些资料,也刷新了自己的认知。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关于自控力,还有哪些东西是你可能还不知道的。 

什么是自控力? 

所谓自控力,就是控制冲动、做事专注、管理情绪、延迟满足、控制认知、抵御诱惑、懂得自省、行为克制,能够权衡时机,具备意志力。 

可以看得出,控制情绪、行为、认知,以及做选择时权衡长短期成本、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干扰物分心,这一系列高级精神活动,都会调动大脑几乎所有的核心功能。

所以,运用自控力的过程,也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为,和长跑、游泳等需要耐心的体育活动,从耗能角度来看,基本毫无二致。 

既然是高耗能活动,那么就必然很劳心劳神、容易疲惫。正如很多人会因为懒惰而疏于体育运动,那么不少人无法自控,其中的一个原因,其实也是因为「懒得自控」。 

关于这一点,当你知道自控力与大脑的关系,就会很明白了。 

自控力在大脑中是如何发展的? 

自控力是一项关于意念的活动,自然和大脑脱不了干系。正如人的思考能力逐步完善的过程,自控力也是随着人的成长,一点点壮大起来的。 

从婴儿期开始,人类其实就已经拥有了些许自控力。 大家都知道,婴儿对于人与人的交流沟通非常感兴趣,而表示感兴趣的方式,就是一个劲儿盯着看。小婴儿比我们所认为的更聪明,他们十分清楚,当自己看别人看累了,或者想避免自己被过度刺激,就需要自主地移开目光,让自己休息一下。 

而这种主动移开目光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控力的萌发表现。这就说明,婴儿大脑中掌管自控力的部位,已经开始加足马力开始发育了。 

我们先来看看,大脑中有哪些部位,是负责管理自控力的。 

你一定对「前额叶」(prefrontalcortex)这个词有所了解。前额叶正处于额头的后方,担任着人脑中「管理中枢」的职位,负责我们的专注行为、组织能力、执行能力、推理判断、控制冲动和做出决策。 所以,人类较为复杂的精神活动,基本都是前额叶来掌管的。

而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类的前额叶要比动物大许多。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人类能进行逻辑推理、组织管理、计划执行等复杂的行为,而动物却不能的原因了。 如果将前额叶的功能,和自控力的概念做个比较,就能很快看出,前额叶就是掌管自控力的主要关键部位。 

除了前额叶,还有两个大脑部位,也在协助前额叶管理着我们的自控力。其中一个部位,叫做眼窝前额皮质(orbitofrontalcortex),它位于眼睛的正后方,让人脑具备做决策的功能。而这个部位,和自控力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因为,当人们面临一个诸如「棉花糖实验」的两难境地,比如要选择是否为了回报而耐心等待时,这个眼窝前额皮质就会异常活跃。 

而自控力的一个内容,就是是否愿意为了长期回报,而做出「耐心等待」的决策。所以,眼窝前额皮质也和前额叶一起,扮演者主导自控力的关键角色。 

除了眼窝前额皮质,还有一个部位——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也在同时负责管理着自控力。 所谓前扣带回,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扮演着权衡利弊、抑制情绪冲动的角色。 

什么时候人的自控力才会成熟呢? 

理论上来说,掌管自控力的大脑部位,直到青少年末期才会逐渐发育完全,而前额叶,甚至可能到了25 岁左右才会趋于成熟。 

不过,这也仅仅是理论上。

因为依然有很多和我一样的成年人,并不具备很完善的自控力,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自控力的发育和成熟,并非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步调。 

有些人很小就能高度自律,而有些人,似乎一辈子都在无法自律的悔恨中度过。

这种个体身上存在的显著差异,显然是无法利用年龄和发育规律来解释。所以,接下来的部分,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有的人,似乎永远无法做到严于律己。 

自控力的个体差异

一个人身上的很多方面,都可以用基因(内部因素)和环境(外部因素)来解释。同样的,自控力的发展程度,依然可以用内因与外因的框架来进行分析。

总的来说,一个人的自控力强弱,和他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社会文化)、个人性格(内向、外向)、先天基因和风险因子相关。 

成长环境

1、家庭环境

外部环境有着对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性。而家庭,作为与孩子关系最密切的成长环境,自然也会对孩子的自控力发展至为关键。 研究表明,孩子在0-3 岁的阶段内,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对自控力的影响非常显著。而婴儿时期,孩子与主要照料者关系的亲密与否、是否形成安全感,可以预测6 岁以后孩子的自控力水平。 

如果妈妈感情冷漠、不敏感、无回应,让孩子长期身处负能量环境中,那么孩子的压力荷尔蒙,就会抑制自控力相关的脑部发育。此外,消极的教养风格,不但无法让孩子学会自律,反而会让他们更加难以控制情绪、抑制冲动。 

相反地,倘若妈妈对婴儿需求敏感、积极回应,并与孩子及时讨论情绪,在鼓励孩子独立的时候表示支持,而不是一味推着孩子去独立,那么孩子会在接下来的6-12 个月中,专注力显著提升、自控力快速更强,自然独立性也得到改善。 

2、语言环境

有一个2004 年的研究发现,来自多语言环境家庭的人,自控力要比单语言环境的孩更强。 

这个研究过程,是让双语家庭和单语言家庭的孩子做任务,这类任务需要他们频繁转移注意力,比如先要求孩子们将一堆卡片按颜色分类,然后由研究者将顺序打乱,再要求孩子迅速用形状来分类。

这个设计,旨在考察孩子在转换任务的时候,是否能迅速进入状态、专注做事。 

结果表明,双语家庭的孩子,要比单语言家庭的孩子,更加迅速地继续专注做任务。原因也很简单,双语家庭的孩子,大脑中会逐渐形成两条语言轨道。

他们能灵活自如地进行语言体系的转换,因此也能通过频繁的转换,学到灵活思考的技巧,并在不受杂念干扰的情况下,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 这也是「生活经历改变大脑结构」的一个例子。 

3、社会文化

家庭环境的影响固然重大,但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事风格,终究会被打上有国情和文化特色的印记,自控力也不例外。 

一项2008 年的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成长于非常强调克制和自控的环境中,那么他们就比较容易更快发展出坚定的自控力。 

比如,韩国的学龄前儿童,会有比较规范的行为准则,上课时也会强调长时间端坐,而不是自由玩耍、随意提问。

中国的教育体制,也会比较强调尊重师长、服从权威,行为、仪表甚至个人意志都需要高度规范化,也会频繁参加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因此他们都有非常多的机会,去练习加强自控力。 

因此,这种严格规范的生活环境,也会让孩子们大脑中关于自控力的部分,变得更加强劲和成熟。 

个人性格

面对一个陌生的玩具,有的孩子会仔细打量,谨慎而小心,并不会随意去触碰。而有的孩子,则会毫不犹豫、捡起就玩。这其中的性格差异,除了先天遗传,可能也是大脑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根据神经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大脑中左前半球更活跃的孩子,会倾向于对陌生玩具热情和熟络。而右半球更活跃的孩子,则会尽可能避免有陌生玩具的情境,也会对陌生的人和物更小心谨慎,相应地,他们也会很容易因为挫折和误解而敏感、沮丧。 

那么,哪种性格的孩子,自控力更强呢? 

根据2004 年科学家对两种孩子的跟踪研究,儿童早期更加小心谨慎的孩子,会在学龄前阶段有更好的自控力、更少的情绪冲动,也会在自控力相关的游戏中表现更好。 

不过,从性格这方面来说,过度的小心谨慎,也就是过度的自控,其实也并非好事,依然会对其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健康的自我控制,其实更应该是自我管理(self-regulation)。

基因原因

有一种孩子,先天就拥有好战基因MAOA,所以一旦身处充满压力、暴力犯罪的环境中,他们的内心就会滋生出无穷的暴力和罪恶。 同样的,也有一种孩子,天生就有更强的自控基因。 

比如,2006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有一种基因叫做DAT1,它有长和短两种版本。拥有长版本DAT1 基因的6 岁孩子,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强的自控力、更少的冲动行为、更高度的专注力,大脑成熟度也更高,而拥有短版本DAT1 基因的同龄孩子,则在自控力中表现没那么突出。 

总结

所以,如何预测一个人未来的成功?智商?情商?家庭背景?都不是。是自控力。

其涵义远比毅力、勤勉、坚强都要丰富得多。二中能力最终会体现为一种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及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专注投入、坚持不懈,是一种包涵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的性格特征。

「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本文授权转载自「改变自己:wechanger」

获取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内容,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 青年”;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青年制氧机(ID:qingnianzhiyangji)

 

 

责任编辑人:解静 PSY032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