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之后,看美国高校毕业生代表讲话的方方面面

2017-05-25 18:10 原生营销
  • T大

近日一位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引起不少争论。那么,美国高校毕业生致辞环节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呢?

在中国,应该不是很多人知道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但是这个学校近两天突然火了,传播热议度超高——一切可能都源于一位中国留学生Shuping Yang在2017毕业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的一段讲话——她在开头提到的关于中国空气质量的问题引起了争议。 

其实,毕业生代表在典礼上致辞并不是中国高校的一个传统,也不是所有美国高校的毕业典礼都有这个安排,那么毕业典礼上致辞的学生代表到底是怎么选出来的? 政治性因素会是一个考量吗?

美国高校如何挑选毕业生致辞代表?

哈佛大学的毕业生致辞代表的挑选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学校成立一个Committee on Commencement Parts (毕业典礼委员会), 通常由文理研究生院的院长任主席,9位成员来自文理学院及肯尼迪学院,他们都拥有挑选投票权。有兴趣演讲的准毕业生可以自己提交准备好的演讲稿。委员会在初选之后,选出10人左右试讲,从中挑选出2位。这个试讲的挑选过程,有时进行两次才能最终确定人选。

同为常春藤大学的布朗大学也有一套严格的毕业生致辞代表挑选机制:每年12月,大学成立一个遴选委员会,由教授,毕业生代表,以及Associate Dean for Upperclass Studies(高年级学习副院长)组成,开始接受报名:教授及毕业生都可以提名,有兴趣者亦可自荐。2月份提名通过者开始提交演讲稿大纲。遴选委员会通过盲审初选出8到10位候选人。4月份,这些初选入围者会在遴选委员会做现场演讲,从中选出2位幸运儿。

那么马里兰大学是如何选择这位中国留学生作为毕业生代表的呢?虽然在学校网站没有找到具体的遴选方式,但鉴于美国高校系统运作的相似性(各大学的高管,比如校长院长之类,经常互相跳槽), 估计也经历了一个提名(自荐), 初选,试讲到最终确认的过程。

毕业生致辞讲什么完全由自己决定吗?

其实,毕业生致辞是美国高校毕业典礼的一个部分,顾名思义,它的最终目的是需要服务于整个毕业典礼,让仪式出彩,让相关者听了有启迪,觉得印象深刻。 所以,虽说美国崇尚言论自由,但这个特定舞台展现的内容需要符合学校及利益相关者(如学生,校友)的价值观。

前面提到的委员会遴选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内容筛选机制;在一个由学校各个阶层组成的多元委员会投票选择的机制下,可以预测选出的演讲主题不会过于极端,或者小众--应该相对主流,大部分听众都有兴趣。

而且,即便是被选中的演讲者,他们的最终演讲稿估计也经历了一个打磨过程:也许主题没有大变化,但为了更好的演讲效果,细节、例子都有可能变动。比如,哈佛选定的毕业生演讲代表的文字,会经过写作中心教授的修改润色,演说风格技巧可能受到来自Bok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专业人士的辅导;这种排练及修改,甚至可能一直延续到搭台彩排当天。 

归根到底,这是毕业生的节日,但也是学校利用这个时机宣传的好机会;毕业生的演讲内容,当然是自己的,但也不完全是自己的。

毕业生代表致辞主要说什么?

这还真没有一个统一规定或指南,谈什么主题的可能都有,但基本上应该与演讲者个人在大学期间的成长与收获有关联。

就拿2017年布朗大学的两位毕业生致辞来看吧。

Adriel Barrios-Anderson来自德克萨斯,脑神经专业学生,他的演讲主题是“Silent Lessons” (静谧的收获)。聚焦的是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静心的力量及其可能创造的奇迹。他提到从小学习乐器的经历,老师告诉他在音乐中不仅仅有声音的动感,有时停顿安静反而更能体现出音调的激昂;他也回忆在上一个暑假, 自己一个人安静地在实验室里做了两个月实验——虽然有点孤独,但寂静中创意无限——静谧的力量,这就是Adriel带给同届毕业生的分享与激励。

Viet Nguyen,教育专业,来自加州Mountain View一个越南移民家庭,他的演讲主题是 “The Idea of Deserving.”(如何看待“天赐”?)。来自低收入移民家庭,又是家里第一代大学生,进入常春藤的布朗大学之后,Viet曾有一段时间感到很迷茫。和那些来自著名高中,或是出身书香门第的同学们相比,他们谈的那些高深的词汇及理论,有些他闻所未闻——于是感到自卑与焦虑,担心自己是不是被学校按照少数族裔照顾,才被录取的。后来他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逐渐摆脱了心结,集中精力在有建设性意义的事上——比如组织参与“第一代及低收入家庭大学生”协会的活动,帮助那些有过和自己类似经历的学生。

总体来看,虽然题目各异,视角千差万别——但毕业生演讲会重点放在自己大学生活的心动瞬间,期待在听众(主要是同届毕业生)中获得共鸣,并对他们有所启发。

国际学生作为毕业生代表致辞有什么特殊性吗?

在美国,高等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加之美国高校强调diversity(多元文化),毕业典礼上出现国际学生代表发言不是很特别的事。

国际学生的演讲——如果说和美国本土学生有什么不同的话——那通常是在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中,融进了跨文化冲击的元素。比如,今年的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毕业典礼,来自非洲加纳的Tiwaladeoluwa Adekunle Adekunle, 国际研究及英语专业,是4位学生演讲代表之一。大学期间, 她在非洲学生联合会,国际研究学会等社团担任过领导角色。 

她在演讲中,首先简单回顾了自己的大学生活——那些曾经一起熬过的通宵,灌过的咖啡——这些细节描述获得了听众的认同及微笑。她也谈了自己作为国际学生的心路历程——在15岁的年纪就来到肯塔基大学,本来已经做好了不习惯,吃苦的准备,但好在有她姐姐及学校导师的关心,她很快就融入了学校这个大家庭。 谈到关于国际学生与美国学生及当地社区的相处,她没有提具体事件,而是期待“社区,互助,包容”的理念能够继续发扬下去。最后,像所有新鲜毕业生一样,她充满信心,并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结束演讲。

所以,国际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其他学生一样,大的主题还是大学期间的成长及收获,当然,估计其中也少不了, 如何适应跨文化学习生活环境的心路历程。

该如何看待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的毕业致辞?

这件事目前已经在网上闹得风风雨雨,各种观点见仁见智。

个人认为,(1) 毕业生致辞是毕业典礼一个环节,主要听众对象是本校的毕业生。目的是感动,启迪,彰显学校形象。内容一般脱离不了个人成长心路。杨同学的演讲也采取类似结构——从刚踏上美国的感受 (fresh air),到开启新的学习之窗 (fresh perspectives)。算是一篇中规中矩的毕业生演讲;(2)引起争议的开篇故事有点过于dramatic(戏剧化),无论细节真实与否,与这篇演讲的核心主题关系不是太大——从写作角度上,甚至可能喧宾夺主;(3)对于毕业生而言,一篇毕业演讲也许可以振奋一时,但其实人生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关注毕业生,关注他们的成长,才是社会舆论的正道。

Move on!

 

【作者简介】

窦文宇教授是世界知名广告研究学者、社交媒体及内容营销专家,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副院长,EMBA(中文)课程主任。更多案例分析与教学经验分享,敬请关注新浪微博@竇文宇,或微信号contentwise (窦文宇教授-内容营销专家),邮箱:wenyu.dou@cityu.edu.hk。

 

 

责任编辑人:张畅 PSY038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