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控制:网约车新政的终极boss

2016-10-22 07:06 36氪
  • T大

网约车

随着各个城市的网约车细则草案纷纷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网约车新政的面纱被逐层揭开,新政的真面目呼之欲出。当小伙伴们看到网约车新政的“概貌”,尤其是“户籍”、“车籍”、“车型”那几个大大的“雀斑”之后,各种质疑和批评之声如狂风暴雨般袭来。

然而,须空想说的是,小伙伴们似乎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只看到了网约车新政脸上的“雀斑”,却没看到网约车的整个身体都被捆绑住了,不长“雀斑”才怪。

把网约车捆绑起来的是“总量控制”这一终极boss。可以说,几乎网约车新政的所有措施都是为了实现“总量控制”,即把一个城市的网约车总量给控制起来。饱受小伙伴们抨击的那些奇葩规定,无一不是在为“总量控制”服务。差别在于,各个城市控制的严格程度不同,有的城市控制得太严,有的城市很严,有的城市比较严,但都是“严”字当头。

源头

对网约车的“总量控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确切依据的。

今年7月底交通部颁布的《网约车办法》第三条规定,“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原则,有序发展网约车”。这里的“适度发展出租汽车”和“有序发展网约车”都是在为网约车的“总量控制”埋伏笔,或者说是提供依据。当初,《网约车办法》刚出台时,有小伙伴看见《网约车办法》删除了之前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总量控制”的具体规定,还曾为《网约车办法》点赞,现在看来,《网约车办法》只是把“总量控制”的意图隐藏起来了,并未真正放弃。

再看看与《网约车办法》同时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指出,“城市人民政府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优化城市交通结构……要根据大中小城市特点、社会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和出租汽车发展定位,综合考虑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出租汽车里程利用率等因素,合理把握出租汽车运力规模及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分担比例,建立动态监测和调整机制,逐步实现市场调节”。可见,《指导意见》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建议对出租汽车搞“总量控制”(即合理把握运力规模),至于“逐步实现市场调节”,那几乎是一个遥远的梦。

有了《网约车办法》和《指导意见》作为依据,各个城市交通部门的小伙伴就拿到了“总量控制”的尚方宝剑,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网约车作出符合“总量控制”这一要求的具体规定,于是就有了各地奇葩规定满天飞的盛况。

许可

据须空的观察,“总量控制”的方式大致有两种:

其一是显性的“总量控制”,即直接设定某一个领域从业者的数量上限,例如,交通部门的小伙伴给传统出租汽车行业设定经营权指标的数量,就是典型的显性“总量控制”。

其二是隐性的“总量控制”,即隐藏在某些障眼法之下的“总量控制”,一般人发现不了。下面就先说说隐性的“总量控制”。

小伙伴们都知道,行政许可是常见的事前监管手段。行政许可的作用很多,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翻翻传统的行政法方面的教科书,看看里面是怎么“推销”行政许可的。遗憾的是,教科书中大多忽略了行政许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就是“总量控制”。

如果某个领域不设行政许可,那就意味着这个领域是任何一个小伙伴都可以进入的,即不存在“总量控制”。例如,骑自行车是不需要事先取得行政许可的,谁都可以骑自行车上路。《网约车办法》生效之前采用“四方协议”方式运作的互联网专车领域,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没有行政许可、没有“总量控制”的领域。

一旦在某个领域设定行政许可之后,这个领域就被“一分为二”划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符合条件、取得了行政许可的小伙伴,而另一部分是不符合条件的小伙伴。这里的条件其实就是“总量控制”的“框框”,把不符合条件的小伙伴排除在了“框框”之外。此时,如果不符合条件的小伙伴不甘心,那就很可能演变为各种“黑户”,例如“黑车”、“黑店”等。

如果行政许可的条件越严格,那么被排除在“框框”之外的小伙伴数量就越多。与此同时,能够进入该领域的小伙伴的数量就越少,“总量控制”的效果就越明显。

因此,当有关部门的小伙伴想对所管辖的某个领域搞“总量控制”,但是又不想做得太明显太直接时,给这个领域设定一个行政许可就是很好的办法。如果想把这个领域的从业者数量控制在很小很小的范围之内,那就可以把行政许可的条件设定得很严很严。

加码

《网约车办法》采用从国务院412号令借壳的方式,一举给网约车设定了“人、车、户”这三个行政许可,奠定了“三证齐飞”的基本格局。

本来,单从《网约车办法》来看,“三证齐飞”就已经初步达到了“总量控制”的效果。例如,《网约车办法》规定,私家车要“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才能从事网约车经营,如果小伙伴嫌麻烦,不愿意变更私家车的登记性质,自然就被排除在了网约车之外。

此外,《网约车办法》还规定,驾驶员应当“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显然,3年驾龄以下的小伙伴是没有资格从事网约车服务的,这样,在网约车的“总量”中又把3年驾龄以下的小伙伴刨了出来。

更为厉害的是,各城市交通部门的小伙伴仍然觉得《网约车办法》给“人、车、户”这“三证”设定的条件太宽泛,太不过瘾,于是小伙伴们头顶着“一城一策”之光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姿态,给各个城市的网约车套上了极为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入门条件”。进得了门,自然就成为了作为“贵族”的网约车中的一员。但是,如果进不了门,那就只能哀叹自己咋就是在路边趴活干“黑车”的命呢。

在这些“入门条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户籍、车籍和车型了。此外,还有车龄等。

虽然限定驾驶员户籍的主要是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但是引发了舆论的一片质疑声。限定户籍就意味着外地人被排除在了网约车驾驶员之外,大量的外地人被从网约车的“总量”中剥离了出来。

车籍的限定实际上既把外地人排除了,又把买了车但挂了外地牌照的本地人也一并排除了。也就是说,本地人也不是谁都可以当网约车司机的。

对车的限定,除了车籍之外,还有车型,包括轴距、排量的细致要求。几乎每个城市的网约车细则草案中都有对车型的限定,差别只在于限定的松紧程度不同。这说明每个城市交通部门的小伙伴对限定车型有一种特殊的偏爱。

限定车型的直接目的是人为地将出租汽车市场划分为两个层级,网约车只负责经营相对高端的那部分市场,而相对低端的那部分市场则留给传统出租汽车。对网约车的车型要求越高,则留给传统出租汽车的市场就越大。有观点指出,这是为了保护落后的传统出租汽车行业,在市场中给其预划了一块“自留地”,类似于邮政领域的专营制度。

除了上述直接目的之外,限定车型的深层目的依旧是为了减少网约车的数量,只要把车型标准设得高一点,自然就有“一大把”中低端的车辆无法进入网约车市场了。

可见,以上关于户籍、车籍、车型的限定,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控制住网约车的“总量”。限定得越严,越是反映了这个城市交通部门的小伙伴越想把网约车的“总量”控制在自己期望的范围之内。

显性

可是,在一些城市的交通部门的小伙伴看来,通过苛刻的许可条件实现的“总量控制”依然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总量控制”。这时候,小伙伴们已经不满足于使用隐性的“总量控制”方式了,于是,显性的“总量控制”也浮出了水面。

显性的“总量控制”是传统出租汽车行业的惯用手法,各个城市的交通部门的小伙伴长期采用制定规划或计划的方式预设该城市的传统出租汽车总量上限。

经过上文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通过设定苛刻的“入门条件”,实际上已经把大量小伙伴挡在了网约车的大门之外,能够入门的小伙伴已经不多了。因此,一些城市的交通部门的小伙伴意识到对网约车实施“总量控制”的火候已经够了,便果断放弃了预设网约车总量上限的做法。

然而,有的超大型城市的小伙伴掐指一算,发现符合“入门条件”、有资格做网约车的小伙伴还是有点多,于是大家就能看见这些城市的网约车细则草案中写上了“实施总量规模评估,编制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规划和计划”等类似的条款。

两次

前面提到,在某一领域设定行政许可之后,不符合条件的小伙伴如果不甘心,就有可能成为“黑户”。当然,在行政许可这个隐性的“总量控制”之外,倘若再搞显性的“总量控制”,就会有更多小伙伴不具备进入该领域的条件。

这时候,只要“总量控制”之内的经营者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当初不符合条件的小伙伴分分钟就能以“黑户”的身份进入这个市场。各个城市数量众多的“黑车”就是一个力证。而且,往往是“总量控制”越严,越是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黑户”就会越多。

为了捍卫“总量控制”的权威,防止出现“黑车”,一些城市交通部门的小伙伴可谓煞费苦心,以“规范”为名,把监管之手延伸到了私人小客车合乘(拼车、顺风车)领域,给小客车合乘也发明了一个“总量控制”的办法,即每辆小客车每天的合乘次数不能超过两次。

恐惧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知道,网约车新政的终极boss就是“总量控制”,从苛刻的行政许可到规划计划,再到合乘的次数,层层加码,不断压缩网约车的总量。

这种“总量控制”的思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计划经济时代的“指令性计划”。之所以交通部门的小伙伴会费尽心思对网约车实施“总量控制”,表面上看,是为了保障公交“老大哥”的优先地位,不得不把出租汽车控制在“适度发展”范围内。仔细思索,这恐怕反映了小伙伴们内心的激烈矛盾。

一方面,把网约车的总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小伙伴们就能有一种“一切皆在掌控之中”的超级自信和成就感,尤其网约车的总量越少,这种感觉就会越强烈。

另一方面,这其实在深层次暴露了小伙伴们内心的极度恐惧,小伙伴们有着深深的害怕,既害怕如果不搞“总量控制”,交通拥堵、市场失序、行业稳定等等责任会被追究到自己身上,更害怕任由网约车发展,会失去对出租汽车行业的掌控权。毕竟,市场规模越大,就越难掌控。

于是,为了牢牢掌控整个出租汽车行业,也为了展示努力在为治理交通拥堵、防止市场失序和维护行业稳定做贡献,对网约车的“总量控制”这个大boss就闪亮登场了。 

责任编辑人:高一洋 PT009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